:::

  《跟著瑞智學習失智10堂課》第三堂

分享到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Line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博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信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twitter(另開新視窗)  

十堂課_3花絮.png

失智症之非藥物治療 友善環境中的自主生活促進

謂失智症的非藥物治療呢?

柯宏勳職能治療師用一句話來詮釋:「友善環境中的自主生活促進」

其內涵就是,

營造一個友善的環境,促進失智者的日常生活功能,激發失智者的自主性。

 

「很多知識大家都懂、測驗題目大家也都會做,

但是當失智症發生在自己身上,

即是當事者的時候,真的重視非藥物治療嗎?

還是找藥物、名醫、一個神奇的方法,期盼所有問題都能解決?」

 

我們真的重視非藥物治療嗎?柯老師對聽眾們發問,即便是積極來上課的各位聽眾們,

一旦我們就是失智當事人,或是我們的摯愛開始出現失智症狀,很難不落入到期盼有一個終極、完全治癒的方法,

然而失智症的防治並非完全治癒、沒有任何疾病,而是就算生病了,也能夠活得更好/更健康,即是非藥物治療追求的方向。

 

「與失智共舞」白婉芝的故事(▶連結: https://youtu.be/kAkjGi7o8hs)

從白婉芝阿姨的故事中,讓我們看見失智者是如何與疾病相處、共存,

有不少已經運用到非藥物治療的概念,以及面對到失智,失智者依然能選擇正向、積極的方式,活出精采的人生。

 

非藥物治療如何協助失智症家庭呢?

1. 人的互動(安排適當的活動)

2. 環境營造

3. 輔具應用

4. 溝通照顧技巧

 

當失智者的認知功能不如以往,開始忘東忘西、詞不達意,許多家屬就放不下心讓失智者出去活動,事實上失智者被限制在家裡,少了重要的三動:與人互動、動動腦、運動,失智者反而退化的更快,失智者並非完全不能參與活動,而是需要專業人員評估,用心了解失智者過往的背景,從事什麼?有什麼興趣嗜好?...等等,就算是第一次接觸全新的活動,帶領者也可以從中建立連結,透過引導賦予它意義,常見的例子: 邀請失智者幫忙來完成任務,即是一個很好用的引導方式。

 

在環境營造及輔具應用,因應失智者的認知狀況做調整,減少造成失智者錯認、看不清楚的情境,降低失智者參與活動的困難度,善用線索提示,支援失智者獨立完成活動,看見失智者身上的火花,失智者依然還能辦到許多事!完成任務後產生的成就感,自然而然失智者就能建立起信心、激發動機去參與活動。

 

當進入失智症家庭協助,照顧者反而是優先是需要被幫助的,因為失智者的照顧是漫長的旅程,照顧者的耐心、體力在過中漸漸被磨蝕殆盡,在照顧負擔上可以使用長照資源喘息服務,在非藥物治療中,教導照顧者溝通技巧、引導技巧,把照顧的角色卸下,轉為支援者的角色,促進失智者生活自立。

 

建立失智友善的環境,小至家庭,廣至社區,都需要共同努力,看見照顧者的辛勞,陪伴在他們身邊傾聽與支持,正確理解失智者的困難,友善包容他們會犯錯的可能性,從旁支援他們想要獨立完成任務那顆努力的心,甚至我們也可以向失智者學習,失智者身上也潛藏著瑰寶,等待我們挖掘,唯有當社區足夠友善,能夠接納失智者的時候,失智者才能無畏地走進社會,持續健康、快樂的生活。

 

《延伸閱讀》

瑞智友善社區指引手冊(https://bit.ly/DementiaFC)

「失智者日常照顧與活動安排」

「動腦保智憶起來-日常生活活動安排」

 

完整課程影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