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  《跟著瑞智學習失智10堂課》第七堂

分享到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Line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博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微信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twitter(另開新視窗)  

▏見證美好的照顧歷程 賦能失智者及家屬

-心理師講座

 

蘇映竹 臨床心理師(初色心理治療所所長),既是專業人員,也同時身為失智症的照顧者,對於照顧者經歷的心情,刻劃出11道情緒痕跡,每一道都埋藏著動人的故事,例如:經歷過…失智者進步的狂喜,也面臨過…失去自我的失落,無一道不是說出了第一線照顧者的心聲,讓人忍不住在螢幕前拼命點頭:「對對對!就是這樣」,表示認同。

照顧者經歷了什麼.png

 

處理焦慮,您可以….

方塊呼吸法

藉由□正方形的4條邊,

吸氣4秒鐘、暫停4秒鐘、吐氣4秒鐘、暫停4秒鐘,持續循環,

其實重點不在於時間長短,而是處於恆定的狀態!

處理焦慮.png

 

五感紓壓法-找回當下的力量!

當電腦的暫存記憶體空間不足了,電腦用起來就會卡卡,我們的大腦也是!當我們每天被生活瑣事、煩惱、計畫佔滿了大腦空間,思緒就會變得紊亂,隨時感到焦慮,無法休息片刻,讓我們回到當下。

五感紓壓法即是藉由,聽覺、視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,五種刺激感受,幫助我們重新掌控注意力,也同時達到放鬆的效果,大家可以選擇自己最容易專注的刺激,例如:可以好好品嘗一杯咖啡,感受杯身的重量,聞看看在不同溫度下,咖啡的氣味有什麼不同,喝一口感受液體在嘴裡的溫度,風味是酸的呢?還是苦的呢?飲入喉中是否有回甘香氣?...等等,僅僅是品嘗一杯咖啡,就有這麼多刺激可幫助我們好好感受當下。

 

延伸閱讀 【正念心知識】9分鐘認識正念 - 沈孟筑諮商心理師

 

 

讚美禱告紓壓法

基督教的弟兄姊妹,可以藉由禱告來紓壓,

閉上眼睛,隔絕外在的環境,仔細地聆聽自己的心聲,靜下心來與神對話,記錄禱告內容,仔細觀察心理、生活周遭的改變,神會回應您,讓您變得更加強壯。

 

拍照記錄

蘇老師,也鼓勵家屬們可以多多拍照記錄照顧歷程,夜深人靜的時候,就這樣無聲且有距離的看著,一來是能看見自己過往付諸過的努力,告訴自己:「已經足夠好了」,減輕不必要的自責感,二來站在旁觀的角度來看這些過往的照片時,能以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他,反而會更加輕鬆,甚至覺得好氣又好笑,有時還會有驚奇的發現,原來失智者站著發愣,其實盯著看得是失智症宣傳海報,臉上掛著愁容,原來失智者半夜睡不著,在翻箱倒櫃找東西,只為了想起自己國小念的是什麼學校,當看見失智者也在努力找回他自己,照顧者們心裡頭也會恢復一些感受,因為知道失智者也在用他的方式努力。

失智者的努力.png

 

▏家屬座談會

大合照2.png

 

-廖慧珍  女士

25年前也就是民國86年,在那個失智症資訊、資源還是一片荒漠的年代,廖慧珍女士就面臨到失智症的風暴,家人的不諒解,認為慧珍沒有把婆婆照顧好,再加上婆婆因為妄想內容,到處傳言媳婦沒有妥善照顧自己…等等負面內容,慧珍一度失眠、做惡夢,壓力大到夢見自己牙齒掉光,身體也出現了疾病,即便如此仍想要盡好孝道,但是再怎麼努力,都力不從心,也沒有援軍幫忙,心情是不斷的感到挫折、沮喪、鬱悶。

直到遇見了牛湄湄姊妹,參加瑞智基金會的讀書會,事情才開始有了轉機,豐厚了對於失智症的認識,增進了照顧技巧,能夠分辨疾病因素對失智者造成的影響,家人也漸漸理解,婆婆是因為生病了,才會有錯怪慧珍的妄想內容。

主要照顧者背負著他人難以想像的重擔與責任,不是在一旁講風涼話就能夠幫上忙的,蘇映竹老師語重心長的說:「家屬(主要照顧者)有一個很無助的地方是--周遭的人都在下指導棋,但真正在照顧的是自己的雙手!

除了裝備了知識內容,教會的姊妹、上教會禱告,給了慧珍很大的支持,讓慧珍在照顧的旅程上開始感到不孤單,因為她知道有人懂我、有人理解我、真正的支持話語會這樣說:「你已經照顧得足夠好了!」

有了知識的力量給予慧珍信心能夠照顧好,再加上可靠的支持系統讓慧珍有喘息的空間,慧珍變得逐漸能慢下腳步來,好好放鬆、享受生活,透過拍照、影音紀錄的方式,紀錄婆婆的生活,分享給家族親朋好友,婆婆感到喜樂、家人之間的感情升溫。

 

 

-盧德潔 女士 & 陳聖翔 先生(母子)

盧德潔女士第一次與失智症交手是在27年前,當年的失智症資源匱乏、知識也不普遍,公公時常把排泄物弄得到處都是,但德潔發現公公其實是想要處理好,試圖把排泄物藏起來,結果還是越弄越糟。經營幼兒園的德潔,發現失智者的生活不能太單調,不能成天待在家裡“被電視看”,而是需要接受人際互動的刺激,於是帶公公到幼兒園與小朋友互動,對於延緩失智症的歷程有很大的幫助!

後來德潔的婆婆罹患了帕金森氏症,在一次車禍後漸漸出現失智症的傾向,但婆婆的個性堅強、自尊心高,不願意接受外籍看護的幫助,有照顧公公經驗的德潔知道不能讓失智者沒事做,她就帶著婆婆一起去上班,持續接受生活的刺激,期間也受到了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支持系統的幫助,參加實驗性的互助家庭,婆婆在看到其他伯伯被外籍看護照顧,自然而然的樣子,終於卸下心防願意接受外籍看護的幫助。

失智症的照顧千萬不要單打獨鬥,除了善加利用各界的資源,德潔一家人也採取人海戰術,輪番上陣,每個家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,兒子陳聖翔先生,就發現到關於錢的事情,由孫子的自己來處理會比媽媽(媳婦)的角色來得更好,擔任次要照顧者從一旁協助爸媽照顧奶奶,也有讓聖翔十分印象深刻的時候,在爸媽出國的期間,聖翔獨挑主要照顧者的重責大任,前腳剛踏出境,就讓聖翔感到很煎熬:「日子就像“數饅頭”一樣…」,巴不得爸媽趕快回國,看見爸媽照顧的辛苦,聖翔也願意分擔照顧的工作,因為房間離得比較近,夜間就會幫忙留意奶奶的狀況。

由於奶奶堅毅的個性,儘管失智了嘴巴上會說:「我這個字認不得了…我這個字不會寫了」,但每當有專業人員到家裡來復健,奶奶就會努力的把字寫好,看報紙的時候也會努力的想把標題讀出來,很珍惜自己還能認字的能力,聖翔也會藉著這個契機跟奶奶聊一聊報紙的內容。

奶奶心裡是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一個不可逆的疾病,即便話已經說不清楚了,還是很努力的想表達,時常會對照顧者們說:「你們辛苦了,對不起我讓你們擔心了。」德潔看到話語的背後是奶奶想讓家人安心,因為奶奶很信任家人以及感受到家人給予的愛,她知道家人是愛她的。

這都要歸功於德潔與聖翔一家人,營造出來的有愛環境,因為他們明白,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互動,勝過千言萬語。

陳聖翔:有愛的環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其實長輩不會記得互動的內容是什麼,但是氛圍、口氣、話語,這些東西會營造出來,失智者感到是不是被接納、被支持。


▏完整課程影音